2023年度計劃案

2019年底在中國大陸武漢地區爆發新冠病毒(Covid-19)疫情以來,迄今已兩年半,雖然各地已研發和接種疫苗,但隨著各式變種病毒陸續出現,實難以全面性有效的控制掌握,給人「防不勝防」之感。面對疫情蔓延,各宗教領袖亦提出呼籲或建言,一方面安定、慰藉人心,另一方面也藉由宗教觀點提出解決之道,慈濟志業創辦人證嚴法師即是一例,以素食為疫情蔓延的靈方妙藥。本計劃呼應證嚴法師「大哉教育」的疫情開示,探討佛教的素食觀點,以為慈濟「推素」作法義上的論述並助於素食的普遍推廣。

「一切眾生,皆依食住」[1],飲食是維持生存與發展不可或缺的資糧。確保糧食安全繼之以實現健康生活及人類福祉,是聯合國永續發展優先考量的二大目標。關注人民的飲食需求早在古代中國就是王者治世的重要考量[2]。當今西方哲學家亦提出:「所有人類都追求幸福的人生……慎選飲食對達到這個目標是必要的」[3]。「幸福是人類共同的願望」已被當成公理(axiom),離苦得樂亦是佛教行者的終極目標。然不同於一般人以順遂世間欲求為幸福,印順導師指出,離我執、愛染、憂苦、生死繫縛的涅槃境界才是佛教幸福的歸趣[4],而其實現則需依正見為導、依正法而行,透過智慧與德行的統一,即「中道德行」的修持踐履方能達成[5]。

2020年因新冠肺炎造成全球傷亡,也造成全球人心動盪,證嚴 上人不斷慈示,這是一場大哉教育,我們要「仰頭向天說懺悔,低頭向地說感恩」。早在1988年就提倡「蔬食八分飽兩分助人好」,現今更是苦口婆心一直呼籲,人人要齋戒茹素。事實上,在2020年台灣國人的十大死因中,心臟血管、腦血管疾病已分別位居第2名及第4名;家族中患有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症的人,其患有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比一般人高,同時也提高了罹患心臟血管、腦血管疾病的風險。根據最新研究成果,植物性飲食在感染COVID-19之後,引發重症的風險降低了73%;素食者也可以通過植物性飲食,降低膽固醇來降低膽囊結石的風險。筆者在2018年曾前往在1902年創院的德國蔬食調理醫院(Otto Buchinger Clinic)...

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下,台灣去年也遭受疫情衝擊,在五月開始停課再經過一個暑假,學童體位明顯增加。而長期以來,國人因為外食人口高,容易攝取高熱量食物,在家用餐比率低,導致大人小孩對食物技巧陌生。同時,以植物為基礎的飲食可謂健康帶來好處,因此本計畫希望透過食育員培力,媒合學校端、社區端來培養親子食物技巧,同時推動蔬食教育,招募有心推動兒童及家庭蔬食飲食的有志之士參與。培訓種子師資、建立社區、健促學校的推動模式,以收長期健康提升之效。

佛教「成、住、壞、空」的世界觀於住劫中有「小三災」的記載,《長阿含經》卷二十二中敘述「有三中劫。何等為三?一名刀兵劫,二名穀貴劫,三名疾疫劫。」三劫將欲起時「眾生但增十惡,不復聞有十善之名,乃無善名,況有行善者?…人民多行非法,邪見顛倒,為十惡業,以行惡故,天不降雨,百草枯死,五穀不成」1。 如何才能平安過度此三劫難?《大毗婆沙論》建議:「此三災橫雖復難除。然有聖言說彼對治。謂若有能一日一夜持不殺戒。」2 面對當今遍及全球的各式災劫,若要達到止災防惡的效果,一日一夜的「持戒不殺」也必定要推廣遍及全球,才有實現天下無災踐的可能。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